工研院今(5)日舉辦50周年院慶,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皆肯定工研院以科技創新帶領臺灣產業轉型升級,為臺灣經濟與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走過半世紀,工研院一步一腳印,在政府的支持,以及歷任董事長及院長的帶領下,工研院扮演產業的創新引擎,帶動一波波產業發展,協助臺灣從科技的追隨者到創新者,在每個產業轉型發展的轉捩點,都有工研院的角色與貢獻。工研院已躋身為國際級研發機構,名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面對下個50年的挑戰,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超前部署臺灣產業的未來,提升產業及國家的競爭力,幫助臺灣產業打世界盃,邁向永續創新的未來。
總統蔡英文特別參觀「深耕產業 創新未來」特展,對於工研院科技的創新表達支持,並見到相關技術已陸續投入產業應用、達成豐碩成果表達正面肯定。像是全球首創的「我視AI魚缸」,不僅實際互動了解應用,更說這項技術「很有用、很有意義」。此技術今年勇奪「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wards)」,更被頂尖科技媒體Interesting Engineering報導為五大創新科技之一,已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在見到可應用於寵物呼吸心跳偵測的 「iPetWeaR智慧寵物項圈」技術時,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也指出,可提供總統的寵物使用。此外,總統也參觀工研院史料文物館的揭幕儀式,對於工研院一路走來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給予肯定。
總統蔡英文致詞時表示,今天是工研院成立50周年的日子,半世紀以來工研院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帶領臺灣從勞力密集的產業結構,轉變為技術導向的高科技大國,奠定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基石,其他還有資通訊、光電顯示、碳纖維腳踏車等,許多臺灣在世界上締造第一、取得領先地位的產品,最初都是來自於工研院的投入。50年前工研院在動盪的局勢中誕生,50年後工研院已經是世界級的應用科技研發機構,也幫助臺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一路走來,工研院獲得許多國際榮耀,是臺灣之光,也是國人驕傲,這一切要歸功於先進們一棒接一棒的努力,要特別感謝工研院歷屆董事長與院長,扮演產業發展總舵手,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帶領產業升級轉型蓬勃發展,也感謝每位院士對產業及國家的重要貢獻。現在工研院擘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是工研院的發展重點,包括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及韌性社會四大面向。像是長照議題,工研院整合資通訊技術應用在長者照顧,也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建立健康風險評估模型。因應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帶給產業的影響,工研院今年也組成跨領域策略小組,探討AI人工智慧產業應用與法規。每個時代有不同挑戰,在時代轉變的關鍵點,工研院都能扮演很重要的關鍵角色,期許工研院能持續走在時代尖端,幫助臺灣掌握先機,強化國際競爭力,讓臺灣之光繼續閃耀世界。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50年前的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工研院成立,是國內第一個產業科技研發機構,率先投入積體電路的發展,後續帶動半導體、資通訊、材料與化工、機械、生醫、綠能等新興產業發展,締造輝煌成果,並為產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擴散能量,可以說在每個不同年代的技術發展歷程中,都有工研院的投入與貢獻。我們特別將這些重要的史料及文物收集,建置史料文物館,並在今天揭幕,希望能對臺灣產業發展留下重要的紀錄,藉此激勵工研人堅持使命、創新傳承,持續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與社會的價值。
走過半世紀,工研院累積許多創新成果,包括七度名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連續15年榮獲50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連續七年榮獲12個「愛迪生獎」,連續六年榮獲10個CES創新獎等,這些國際獲獎榮耀顯示,工研院的創新技術不但已投入產業,帶動產業與社會效益,工研院已成為國際級的研發機構,具有國際影響力。
為超前部署臺灣產業的未來發展,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過去50年,工研院在產業轉型發展扮演重要角色與貢獻;面對未來,我們更要幫助產業從技術創新走向價值創新。為更聚焦市場導向的研發,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為解決方案,投入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發展,並大力推動淨零轉型、數位轉型,為產業儲備淨零時代的競爭力,成為產業最重要的夥伴,為臺灣的未來鋪路。同時長期深耕經營美國、英國、日本、歐洲等創新夥伴關係,鏈結全球重點國家或區域之科技合作平台,以科技深化臺灣是國際可信任夥伴,攜手產業進軍國際市場,壯大臺灣科技研發實力。
今天的院慶有三大特點,包括:第一,來自各方祝福,歷任董事長、院長、院友及產業貴賓上百人「回娘家」,包含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等,以及美英日駐臺代表、捷克科學院、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德國弗勞恩霍夫爾協會(Fraunhofer)等全球頂尖研發機構祝賀工研院。第二,完整文物收藏,國內近50年來最完整的臺灣科技產業發展史料文物館正式揭牌,收藏七大產業領域、逾百件珍貴研發成果,如1976年臺灣第一顆自行設計的商用積體電路、1983年臺灣第一具工業機器人ITRI-E、1996年全球第一片2L軟性印刷電路板等;特別的是史欽泰院士捐贈赴美RCA受訓時期的史料、盧志遠院士捐贈微米製程技術發展全程計畫文物、林垂宙前院長捐贈推動制度及府院報告史料、陳式千前協理捐贈工研院1992年參與聯合國永續高峰會報告書。
第三,創新科技慶生,展示臺灣最大的小間距MiniLED曲面顯示器打造出的「生日祝福樹」,典禮中更展出全球首創「即時高擬真3D互動系統」,不用戴特殊眼鏡,就創造出立體的3D視覺效果。
院慶當天也舉辦「深耕產業 創新未來」院慶特展,展出在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包括獲得2023年CES創新獎的「我視AI魚缸」、可讓濕式黃斑部病變患者免打針的「超分子複合技術眼藥滴劑」、協助半導體提升良率的「粉塵終結器」、可協助預警土石流發生的「土壤邊坡監測系統」等創新科技,展現工研院以價值創新,為產業先行,布局臺灣下世代產業發展的研發實力,期許帶領產業邁向永續創新的未來。
一、智慧生活
1.「我視AI魚缸」搭載透明顯示虛實融合互動系統—魚種讓你一眼就懂
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我視AI魚缸」,透過攝影機搭配AI辨識技術,並透過分散式邊緣運算系統架構技術快速運算,把看水族缸體驗升級,具備三大特色。第一,看得更清晰,水族生物資訊直接顯示在透明顯示螢幕,穿透率優於韓廠38%,穿透率≥85%,準確率更高達98%。第二,觀賞方便,免去在魚缸前人擠人,手勢操作就能獲得更完整的介紹資訊,不用導覽員,也不用再擠到最前面看解說。第三,友善動物,透明顯示可避免生物長期受強光照射而情緒不穩。不僅獲得2023年CES創新獎,並已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今年將實際應用,未來還可用於運動賽事、博物館、畫廊等,提升零接觸智慧育樂新體驗。
2. iMetaWeaR智慧體感衣、iSportWeaR 智感心運動眼鏡、非皮膚接觸式肌電感測運動臂帶、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健身風氣夯!數位教練隨時陪你邁向健康
穿戴式裝置逐漸成為健身運動新潮流,工研院開發出多款穿戴式健身裝置。包含:「多觸感擬真體感衣iMetaWeaR」可體驗到真實競技觸感,透過影像辨識偵測並享受與其他玩家揮拳、防禦或腳踢等互動。「智感心運動眼鏡iSportWeaR」可幫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速率,隨時偵測到呼吸與心跳,並透過手機進行管理分析生理數據。除了眼鏡,也可戴上「非皮膚接觸式肌力感測運動臂帶」,即使隔著1.5毫米(mm)的衣物也能精準監測到動作、姿勢和表現,讓運動者得到即時的反饋和專業指導,加快目標達成、減少受傷風險,已導入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及連鎖健身房業者實證。若不想出門,在家也能請到數位教練,在室內做自行車與飛輪訓練時,藉由「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結合熱影像非接觸呼吸量測技術,邊騎乘,系統同步分析生理數據、提供專業運動建議,正與國內數家健身器材廠商洽談合作中,將可應用於室內自行車訓練與健身房飛輪訓練等場域。
3. 智慧寵物項圈—掌握毛小孩身理狀況還有情緒!項圈一只就搞定
工研院開發「iPetWeaR」智慧寵物項圈,採用非接觸式的「創新低功率雷達生理感測」和「活動力狀態分析演算法」,配備3大貼心功能。第一,可隨時偵測健康數據,如:寵物心跳、呼吸與活動力;第二,可監測活動量;第三,可預警走失,讓飼主輕鬆掌握寵物的健康和情緒狀態。「iPetWeaR」智慧寵物項圈將創新思維與ICT技術結合,發展多元的資訊應用產品,更一舉奪得2022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創新獎,展現工研院在健康照護的創新研發實力與臺灣的技術能量。
二、健康樂活
1. 超分子複合技術眼藥滴劑—對抗惡視力!藥效直達眼底治療免打針
工研院開發「超分子複合載體技術」,針對病灶位於眼底不易觸及的疾病,例如濕式黃斑部病變,最大特色就是有望能取代現行「到醫院給眼睛打針」的方式,在家滴眼藥水就能治療。藉由特殊的眼底傳輸技術,使用分子級載體,其內部空腔具疏水性而表面極度親水,能有效包覆藥物且因尺寸極小,能快速通過眼表淚液層。搭配特殊賦形劑(添加物)組合,能使藥物可抵達眼底進行治療。目前除了已取得臺灣、日本、中國及歐盟五國專利,並已技術移轉信力生技,進入臨床二期人體試驗,未來將進一步投入乾式黃斑部病變等其他眼後疾病藥物開發。
2. 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入針導引、智慧比對!克癌新利器讓恢復期更短
工研院研發「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是全球第一個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的高階醫材系統。透過影像導引將電極針穿刺到病灶,進行局部熱消融治療。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可減少周邊組織傷害,透過可調式電極針方便醫師調整消融區長度、方向,精準消融腫瘤。第二,手術更安全精準,射頻主機可即時監控消融能量數據。第三,可降低復發風險,超音波影像顯示即時入針影像和安全入針範圍,並透過演算法估測消融範圍。關鍵技術已非專屬技轉仁寶電腦並已取得臺灣上市許可。可應用於肝、甲狀腺結節等治療,未來還可應用於肺、乳房、腎等腫瘤,及心血管疾病等治療。
三、永續環境
1. 鈣基碳捕獲純氧煅燒技術—二氧化碳一把抓
純氧煅燒技術具有三大特色:高捕獲、低成本、零廢棄物,主要針對水泥、鋼鐵、玻璃等高溫高碳排產業製程,此項技術可提高煙氣的二氧化碳濃度至90%,以利後續直接進行二氧化碳液化、再利用或封存,可應用於水泥製程與鋼鐵業石灰窯,將有顯著的碳捕獲效果。若以純氧煅燒技術取代每日12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量為例,每年捕獲的二氧化碳可達2.9萬噸;針對中鋼煉鋼廠石灰窯之應用案例分析亦顯示,若以純氧煅燒技術取代中鋼煉鋼廠石灰窯現行每日70噸的石灰生產量為例,二氧化碳年捕獲量可達3.3萬噸。
2. 粉塵終結器—半導體製程的高效率除塵高手
工研院開發「粉塵終結器」,助攻半導體良率UP!透過微粒捕集系統以水霧噴灑及離心分離沉降方式,創造三大特點:第一是更乾淨,PM5粉塵去除率達90%以上;第二是更有效率,平均運作效率增加50%;第三是更節能,無需額外電力作動且無耗材、無化學刷洗。不僅符合半導體業界製程上的需求,且為純機械裝置,減少了二次污染與浪費。目前已和半導體工程服務商合作,促成終端使用者尾氣處理系統升級,潛在商機龐大。
四、韌性社會
1. 土壤邊坡監測系統—極端氣候監測好幫手
近年氣候變遷導致的洪水和山體滑坡,在世界各地奪走無數生命。工研院針對特定水土保持區開發「土壤邊坡監測系統」(Soil-Powered Autonomous Landslide Surveillance System;ALS)有三大特色,第一,可導入偏遠地區,無須額外電力配給。第二,可自主監測,利用土壤中的水分進行發電、土壤含水量監測與喚醒監測系統等功能,精確記錄降雨事件。第三,可無線傳輸資料,除了能預警土石流發生外,還能讓土壤自行發電供監控系統使用,運作壽命達數十年之久。該技術不但獲得2016年R&D100獎項,目前已技轉台達電,並跟基隆市政府合作實際在山區應用。
五、智慧化致能技術
1. 5G O-RAN節能專網網管技術—基地台一鍵智慧佈建又節能
隨著全球暖化與碳排放目標的制定,行動網路的節能效益成為網路運營商關切的重要問題。工研院開發5G O-RAN節能專網解決方案,此解決方案有三高特色,首先是「高布建效率」,可一鍵模擬基地台數量,協助專網布建規劃。第二是「高節能效益」,可透過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演算法配合流量監控與導流技術,智慧化分配讓閒置基站休息,基站可隨插即用,自動優化、監控與管理修復,降低維運成本。第三「高彈性應用」,針對特殊專網應用需求客製化開發介面,此技術更已與和碩合作應用於智慧工廠。
圖一/ 工研院深耕產業半世紀,協助臺灣從科技的追隨者到創新者,50周年院慶典禮邀請歷屆董事長、院長「回娘家」,送上熱情祝福。前排左起為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蔡英文、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總統府資政林信義、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工研院院士史欽泰、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新竹縣縣長楊文科。
圖二/ 工研院舉辦50周年院慶,蔡英文總統在生日祝福樹前啟動50周年動畫影片,與貴賓一同合影。左起為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蔡英文、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總統府資政林信義、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圖三/ 工研院在50周年院慶典禮舉辦史料文物館開幕儀式,左起為院友會名譽理事長曾繁城、民進黨立委柯建銘、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蔡英文、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總統府資政林信義、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院友會名譽理事長許金榮。
圖四/ 工研院今(5)日歡慶50歲生日,邀請府院貴賓共同參觀創新技術。前排左起為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蔡英文、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總統府資政林信義、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圖五/ 工研院舉辦50周年院慶典禮,蔡英文總統逐一為12位工研院歷任董事長、院長頒發「創新傳承 成就產業」榮耀獎盃。左起為第十任董事長張進福、第九任董事長及第五任院長史欽泰、第七任董事長翁政義、第六與第八任董事長林信義、第五任董事長孫震、第三任董事長及第三任院長張忠謀、總統蔡英文、工研院第十二任董事長吳政忠、第十三任董事長李世光、第六任院長李鍾熙、第七任院長徐爵民、第八任院長劉仲明、現任院長劉文雄。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黃馨儀
電話:+886-3-5917612
Email:itriA40227@itri.org.tw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郭建志
電話:+886-3-5919388
Email:mistertom@itri.org.tw
【資料來源】
瀏覽人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