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會計標準委員會(SASB)首屆成員、ESG 研究權威 George Serafeim 在《目的與獲利》一書中指出:企業發展 ESG 必須先建立一致性的員工信念,藉此塑造出一種強烈的感受,讓組織管理階層、中階主管到每一份子都有明確的目標,以擴散的力量為公司建立持續且穩健的文化。
太古可口可樂早就意識到「人」的重要性,在 2019 年提出《2030 年可持續發展戰略》時,便強調從「環境」、「產品」、「我們」三面向出發,透過「水資源」、「氣候」、「包裝與廢棄物」、「產品選擇」、「採購」、「員工」、「社區參與」七大領域推動永續。在邁向永續的過程中,台灣太古可口可樂董事暨總經理胡玲瑄表示:「我們深信『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而推動永續變革,也必然需要從人開始,因此,在《2030 年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員工扮演其中一項關鍵要素,更是我們實現2030年願景的核心與起點。」
圖一/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胡玲瑄。圖:太古可口可樂
由內而外,以友善職場建立正向文化,進而落實社區關懷
為讓每一位員工都可以自由地提出意見、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台灣太古可口可樂不僅積極打造多元共融的友善職場環境,更於 2020 年設置多元與共融委員會(Diversity and Inclusion Steering Committee;DISCO),由總經理擔任主席、人力資源總監擔任主委,並由各部門總監共同參與,以跨部門協作、由上而下親力親為的方式形塑企業正向文化,旨在從性別、性傾向、種族、年齡的差異破除藩籬與隔閡,創造「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且具備「歸屬感(Belonging)」的友善職場。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更致力於透過軟硬體設備與內部溝通活動等方式打造員工有感的多元與共融環境,例如,啟用性別友善廁所,提供孕婦專用停車位,在每年度舉辦的「Pink Friday粉紅星期五」邀請同仁穿上粉紅色上衣、展現對多元性別友善職場的支持,號召員工一起參加台灣同志大遊行,以無所不在的細節讓員工發自內心的有感並認同、支持、推動 DEIB 工作場所,與公司一同成長。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司的努力,不僅獲得員工的認同與支持,更連續六屆獲得國際人力資源期刊《HR Asia》頒發的「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並二度蟬聯「多元共融獎」殊榮;為進一步發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提供給薪志工服務假,鼓勵員工參與公司舉辦的志工活動、或者是按照自身認同公益服務面向從事志工服務,從公司政策面至同仁具體行動均落實社區參與,從而建立正向企業文化。例如:在濕地保育方面,志工隊伍前往公司認養的南北兩處溼地「關渡自然公園」及「援中港濕地」協助改善濕地環境,增進生態多樣性;台灣管理團隊利用週末時間,前往老人照護機構,捲起袖子進行牆面粉刷油漆,讓交誼廳到廁間的環境煥然一新;此外,設備服務部的同仁組成志工團隊,前往唐氏症基金會,利用專業技能協助冷氣設備清洗,為孩童們提供舒適安全的空間。
圖二/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連續六屆獲得國際人力資源期刊《HR Asia》頒發的「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圖:太古可口可樂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於 2024 年提供員工每年 12 小時的志工假,截至 11 月底,已達成人均志工服務時數超過 8 小時,並預計在 2025 年將志工服務假延展到每人每年 16 小時,鼓勵同仁以更積極的行動關懷社區,進而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太古可口可樂除鼓勵員工自主參與志工活動外,更每年度招募同仁一同淨灘,並逐年擴大活動規模,2024 年首度邀請員工親友參與,集結台灣北、中、南超過 300 位淨灘志工,一同清理了超過 874 公斤的海洋廢棄物,實現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對環境保護的承諾與熱情。
圖三/ 2024 年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淨灘活動,集結台灣北、中、南超過 300 位淨灘志工,一同清理超過 874 公斤的海洋廢棄物。圖:太古可口可樂
不僅重視員工,更關懷在地社區發展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過去連續四年舉辦淨灘活動,除了落實海洋環境保育外,也在過程中持續反思,台灣整體的回收率已經很高,特別是陸地上的寶特瓶已經有完整的回收機制與持續優化的再生循環模式,相較之下,流入海洋的廢棄物處理仍有改善空間,這也成為一個契機,催生「See the unSEAn.海廢轉生計畫」,今年初率先攜手RE-THINK 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以及持續耕耘永續領域的Impact Hub Taipei共同打造「See the unSEAn 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透過創意互動機制,讓更多民眾可以不同的視角了解海洋生態面臨的海廢危機;後續「See the unSEAn.海廢轉生計畫」也將持續凝聚NGO、政府單位、民間專業人士與在地居民,攜手以宜蘭大溪漁港為示範點,持續擴大「減廢」觀念。
圖四/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會與RE-THINK 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及Impact Hub Taipei共同打造「See the unSEAn 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圖:太古可口可樂
除關注海廢議題,台灣太古可口可樂也很重視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不僅積極完善廠房的水資源循環系統,更於2014年與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退休教授廖朝軒合作,在偏鄉設置低耗能、易維修的雨水貯集系統,目前已在全台7個縣市設立14座雨水儲集系統,讓當地聚落穩定取得乾淨水資源,總計10,350民眾受益。
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表示:「水資源、包裝廢棄物都與我們的本業息息相關,我們期待藉由這些專案的推動,善盡企業公民的責任,秉持『求真務實』的精神,從源頭推廣正確的觀念,並持續提出可執行、可複製的解決方案,真正地發揮影響力,實現與員工、社會和環境共好的願景。」此外,台灣太古可口可樂也持續關注青少年發展領域,積極推動反霸凌教育,除透過多元形式的活動與社會大眾溝通正確觀念,亦連續八年與兒童福利聯盟共同以持續性的校園宣導與教育形塑正向觀念與行動。
太古可口可樂作為指標性跨國企業,提出《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可有為、樂有夢」為核心理念,期許企業在所在市場都能持續以身作則,從 Planet、Product、People 三大面向實踐友善環境與人文關懷,以自身行動帶動更多價值鏈夥伴、乃至社會大眾一起實現2030的永續願景。
來源出處:經理人[本文由 經理人 與 太古可口可樂 共同製作]
瀏覽人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