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找專家
找合作
最新消息
產業趨勢
研發成果
產學新星
研究中心
關於我們
會員專區
登入
首頁
研發成果
預防有害微生物貼附及生物膜生成之策略-鯊魚皮表面的盾鱗結構
分享到:
領域:
化學工程及製程
研發教師:
簡秀紋
技術說明:
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不同於其他海洋生物,鯊魚表面沒有微生物、海藻及藤壺的沾黏,可視為一種具有自潔、低黏附的防污(Non-fouling)表面。鯊魚表面自潔及低沾黏的特性可歸納三個因素:
一、鯊魚表皮具有特殊的菱形盾鱗(Placoid scales)結構,每個盾鱗表面具有順向的微壕溝(Riblets),使得鯊魚在海中游動時,表面減少渦流的形成,並產生一層水膜,可降低水中阻力、增加流動速度,因此減少微生物沾黏。
二、微米級的盾鱗結構使表面地形崎嶇不平,導致微生物不易貼附。
三、鯊魚皮的表皮細胞會分泌黏膜,如抗菌胜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溶菌酶(Lysozymes)、凝集素(Proteases)等,使其表面具有抗菌活性。
因此,綜合上述因素可得知,鯊魚皮自身上的地形與黏膜,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微生物、海藻及藤壺沾黏的主要兩大因素。
創新特色: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分析鯊魚皮各部位的盾鱗微觀結構,並檢視這些微觀結構與粗糙度和潤濕性的關係,以進一步評估表面性質對早期細菌貼附和生物膜生成的影響。經掃描電子顯微鏡和共軛焦顯微鏡得知,腹部的盾鱗長寬較鰭部位來的大,並且有較高的隆起和較密集重疊的盾鱗。因此,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過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轉移複製成的鯊魚皮結構,會有較粗糙及較疏水的性質(圖片)。這些粗糙的微結構會促進早期細菌的附著,但可以阻止細菌形成生物膜。此外,為了降低早期細菌的附著,我們將光催化性的二氧化鈦(TiO2)奈米顆粒引入PMMA中,並複製成鯊魚皮結構。當TiO2奈米顆粒受到光催化,可抑制細菌的生長,並阻止生物膜發展。這些研究提供有關鯊魚皮表面形貌對防污機理的影響,有助於應用在水下設施或水處理的發展。本研究刊登於Colloids &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20)及Materials Letters (2021)。
瀏覽人次:1475
我要洽詢